可惜想法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据了解黄河内起码有16亿吨泥沙,想要借助天鲲号将其排到两岸根本不现实,而且如果真的开进作业还可能适得其反被困在里面动弹不得。

困点难破

主要是因为黄河的特殊性!黄河每年有16亿吨左右的泥沙流经黄河中下游,最终是汇入到渤海里,也就是说每年巨量的泥沙最后都是流入到大海的,只有四分之一的会沉积在下游,形成独具特色的冲积平原。

再来看看我们引以为豪的天鲲号,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自航绞吸船,且是全亚洲最大的重型绞吸船。其吞吐量能达每小时6000立方米,最深能达35米,综合实力远超曾经的“造岛神器—天鲸号”。

按照1立方米黄河淤泥等于1.8吨淤泥来算,天鲲号想要将16亿吨泥沙清理完起码得需要17年时间。而且这还是建立在黄河泥沙不增长的变化,要是按照循环往复使得实际情况来算,恐怕今年还没有清理多少下一阶段的泥沙又堆积起来了,所以这个工作量考天鲲号完全无法实现。

了不起的“重器”天鲲号

而且天鲲号被我们设计出来就是瞄向大海的,而不是地上悬河,用天鲲号排沙只能是得不偿失。天鲲号作为我国的“国之重器”从出生开始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庞然大物,它的建造总共花了近三年时间,从2016年到2019年终于让我国在疏浚重器上取得巨大成果。

综合实力放眼全球都是超一流的,所以它的出现并不是为了清理黄河泥沙的,从它的性能我们就能看出它就是为了大海而来的。天鲲号型深9米、设计吃水6.5米,垂直间长115.02米,12kn的设计航速,可放眼黄河呢下游泥沙最多的沉积地平均水深在1~2米,要是真让天鲲号去只会“水土不服”。

而且即便是将这些泥沙给捞出来,还得经过一定处理才能将其用于土地的肥化上。而且因为泥沙问题黄河很难像长江一样真正通航,这也是一大弊端。当初大家都听说过天鲸号建设南沙人工岛的事情吧!

在2013年到2014年之间,在南沙7大礁之间往返作业,每小时能达到4500立方米的吹填工作量,在当时整个行业内都是佼佼者,如今的天鲲号更是在性能上超过他,可见天鲲号的优异之处。

泥沙后续处理问题

但是即便强如天鲲号想要解决黄河泥沙问题也是极为不易的,即便将其捞出来可是这些泥沙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盐碱化。它们会使土地变得不适宜普通植物生长,对于环境不一定是好事。可若是任由它排入海中,就没有这个困扰毕竟海水本身盐碱度就很高。

而且泥沙还只能堆积在低洼地区,而这些泥沙大多又是淤泥为主,想要排除水分只能靠自然方式晾干,但这样又会形成盐碱滩地又是环境难题。所以说这些淤泥、泥沙即便是被捞上来也不好处理,特别是如此巨量的流量唯有自然冲刷进海里才是最好的选择。

依靠自然之力

说白了黄河的梳理、通航、肥地问题上,我们想要靠人力是做不到,即便是有科技也无法完成,只有依靠自然之力的鬼斧神工才能将其治理好。我们能做到的只是辅助作用,先治理好黄河两岸环境将泥沙排量降低,再辅以其他手段逐渐减缓地上悬河的威势。

但最终还是需要大自然的帮助,气候变暖、大气环流增加、降水带北移,这些条件的共同助力下才能将黄河彻底的疏通,将里面的泥沙彻底的清理干净。而我们的 天鲲号能做的只是在自然的允许下起一个辅助作用,遵循大自然的规则方能上舞台!

无锡创元传媒:四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