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法是你为了解决问题、达到目标所做出的具体行动和操作方式,是设计工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设计方法的侧重点在于「行为和方式」,能够被落地执行,并能够让你得出一些关键结论和设计方案。

5、设计指标

设计指标是你为了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或者「设计目标的完成情况」,所制定的检验标准和衡量机制。设计指标的侧重点在于「检测和验证」,能够客观地反映出你的设计工作质量,帮助你思考下一步的方向、制定新的设计目标。

所以对于一轮完整的设计工作来说:

「设计目标」是核心目的;

「设计原则」是你的行为底线;

以上两者指导你做出「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帮助你找出「设计方法」;

「设计指标」用来检验「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设计目标」的完成情况,并可以帮助你确立新的「设计目标」。

还是有点晕?😊 没关系,再给你举个例子。

如果我们将以上的设计工作方法,转换成日常生活中的「减肥」任务,你就会更清楚的看到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以下内容中的数据均为虚构,仅用于帮你理解概念)

1、目标:在一个月内减重到标准体重。

2、原则:健康减重,不伤身体。

3、策略:① 少吃;② 多运动。

4、方法(以下方法中 A、B 根据策略 ① 得出,C、D 根据策略 ② 得出):

A. 早饭、中饭、晚饭的食谱更改;

B. 不吃零食、不喝饮料;

C. 每天绕操场跑 5 圈;

D. 每天爬楼梯,不乘电梯。

5、指标:根据「目标」,我们得到总指标为一月减掉 4kg;大腿围减少 3cm;腰围减少 3cm。

从上述案例中你可以发现,如果你最一开始的「原则」更改为:快速减脂,不考虑健康。你的「策略」就会发生变化,可能就会变成:用减肥药或做手术;你的「方案」和「指标」也都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做设计项目的过程与之如出一辙。

二、PART2 实用建议

已经理解了上述概念,为什么还是做不出好的设计方案?为什么作品集还是存在你自己看不出的问题?以下建议你可以试试。

1、思维认知,而非模版

你需要将上述几个概念变成你的一种设计思维,而不是将其当作模板套用。比如很多同学在准备作品集时依旧会出现以下问题:

- 设计目标定义空泛;

- 设计目标和策略无法结合;

- 设计方案和设计目标脱节;

- 设计方法冗长且没有重点,该展示的却没有展示等等。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就在于过于追求形式而忽略内容。你的设计研究和推导过程都为后补内容,之前的设计成果并不是按照这个思路做出来的,所以很难串起完整流程。[ 具体解法和更多与作品集、面试相关的经验,公众号后台回复「面试」可以看到 ]

2、分清主次,排优先级

以上我们提到的每一个概念,都需要你学会分清主次,几个目标要排序,几个原则要区分优先级。尤其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区分优先级就尤为重要。

以设计原则为例,在我们日常设计工作中,小到「某个元素是否应该去掉」,大到「整条流程是否应该简化」,都可以通过设计原则的优先级来做判断,你可以阅读我们之前的文章了解更多:产品的「设计原则」到底有什么用?该怎么用?

以上,希望对你有帮助。

来源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