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北方多叫“蠽蟟”或“蠽蟧”,南方,如浙江,称之为“蚻蟧”或“知蟧”。

为什么这么叫?

上面也说了,“皆语音之转也”,也就是说,从这个小东西的发音, 故而得名。

而且, 这东西,成虫和若虫,叫法也不同,大的(成虫)叫“蠽蟟”(jié liáo),小的(若虫)叫“蠽蟉”(jie liu),也就是说,蠽蟉是蝉,人们常说的蠽蟟龟,指的是蝉的若虫,蠽蟉龟,也是指蝉的若虫。

如果说,你认为它只有这几个名字,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就拿山东来说,管这个小东西,恨不得起八百个名字?

比如枣庄这边,管蝉叫知了、蠽蟟、蠽蟟子,管蝉的若虫,叫作蠽蟉龟、蠽蟟龟。

临沂那边,管它叫节了猴、节柳猴、节柳狗、知了猴。

济宁人管它叫爬叉、蠽蟉龟。

另外,还有一种更小的,俗称“景景”或“小景景”,算是迷你版的“蠽蟉龟”。

到了济南那边,叫法又不同了,有的叫“哨吃狗”,有的叫“萧萧”,还有的叫“老勺狗”,甚至叫“神仙”,反正千奇百怪的叫法,十分有趣。

跟济南不远的淄博,那边叫法,又不同了,有的叫“烧钱猴”。

如果到了滨州,叫法更独特了,有的叫“老道”,有的叫“小犀牛”,这个“小犀牛”的叫法,倒是挺形象,不知道“老道”的叫法,从何而来?

再比如潍坊寿光,叫法也与众不同,称之为“仙家”。而烟台那边,有的叫“马猴”。

总之,一个地方,一个叫法,甚至几个叫法,令人眼花缭乱。

这还只是山东,如果全国范围来说,叫法就更丰富了,比如河南那边,习惯叫“知了猴”、“爬叉”、“爬蚱”,而江苏宿迁那边,习惯叫“九六猴子”,淮北那边,也有“蝶拉猴”的叫法,总之,这玩意跟方言有关,几乎是十里不同风,但是做法,基本一致,油炸,那就一个嘎嘣脆,香!不知道你老家管它叫什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