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庆丰事件又稱北京大學柴庆丰事件,是1988年發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的一宗鬥毆事件以及由此引發的学潮。[1]
1988年6月1日晚,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87级研究生柴庆丰等7名学生在宿舍聚餐欢送一个同学到外地工作。23点左右,两名学生到校外小吃店买酒,結果与在那里的王建、哈恩明等6名青年发生口角。随后6名青年与闻讯赶来的柴庆丰等人發生肢體衝突,有3名学生被打伤,其中柴庆丰被王建的汽枪擊中,並於6月2日下午4时30分左右死亡。[1][2]
6月2日晚8时许,北京大學三角地出现了两张大字报,题目是《又一起人命案》和《血》,呼吁为柴庆丰报仇。晚10时左右,北大校内聚集了约3000学生,其中近2000人出了校门,有600人于6月3日凌晨游行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總部大樓前,提出了8条要求,要求「严惩凶手」、「在北大公审」、「开追悼会」等。与此同时,北京大學校园内贴出《凶狠残忍至极》、《柴庆丰治丧委员会公告》、《万能的政府、无能的政府》、《谈软刀子杀人》等大字报,要求开展第三次严打。[3]
6月5日晚上,北京大學三角地出现了第一次学生自由集会。讲演人提出民主、自由、人权、知识分子待遇和官僚主义等问题。6月6日、7日晚间的集会上,有人提出「反对一党专制」、「把北大党委从校园中赶出去」、「打倒官僚腐败的政府」。6月5日至7日出现的一百余份大字报中,有人提出以邓小平為代表的中共中央对民主、自由和知识分子的政策實際上是「叶公好龙」;柴庆丰被害表面上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其实是社会腐败、政府无能和贪官污吏横行的表现;现在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政府腐败对改革构成了致命威胁;要借此机会,把社会风气、党风政治体制、贪官污吏等问题一道解決。此時有學生成立了行动委员会。其他一些高等院校也出現了響應北京大學的大字報。[3]
北京大學校方成立了4个临时工作组织,分别负责摘抄分析大字报,並且到北京大學三角地傾聽晚间集会,他們還向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上报了3万字的学生思想和事件动态信息。中共中央和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也因此注意到了柴庆丰事件的事態發展。當局指有人企图利用柴庆丰事件煽动学生對抗中國共產黨以及社会。北京日报、人民日报等报刊相继发表一系列文章和社论,北京市人民政府也發出公告,介绍了柴庆丰死亡的過程,号召学生以改革大局为重。6月7日,中共中央表示,凡是参加游行的中共党員以及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团员要追究党籍团籍。[3]
最終有6人被公安人员逮捕。6月11日早晨,北京大學校方清除三角地的大字报[3]。6月29日,王建被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哈恩明被判处死缓。7月16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驳回王建等人的上诉后,王建被处决。[1]
参考文献[编辑]
^ 1.0 1.1 1.2 书名: 《新编思想政治工作辞典》 作者: 《新编思想政治工作辞典》编辑委员会编 当前第:414页
^ 船夫. 十年学潮纪实. 北京出版社. 1989: 187页.
^ 3.0 3.1 3.2 3.3 周英著,续精神涅盘,大连出版社,2003.01,第143页
查论编六四事件背景思想前導
四五运动
拨乱反正
北京之春
新启蒙
80年代文化热
《河殇》事件
中國學生運動史
1979年人大学运
1980年大学生竞选风潮
1981年內蒙古學生運動
八六学潮
柴庆丰事件
对中国共产党的批评
經濟變革
改革开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官倒
腐敗案
价格闯关
1980年代末中国通货膨胀
政治環境
粉碎四人帮
华国锋下台
《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第五個現代化
清除精神污染
資產階級自由化
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波民主化
东欧剧变
胡耀邦下台
經過發展
胡耀邦之死(纪念活动)
《四二六社论》
四二七游行
天安門絕食
戈巴契夫訪華
六四戒严
天安门毛泽东像污损案
民主女神
《民主歌聲獻中華》
全球華人大遊行
六四清场
部隊抵制
鄧小平講話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
黃雀行動
六四绿卡
第12711号行政命令
1992年中国学生保护法案
北京外各地情况
天津
河北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山西
山东
河南
上海
江苏
南京市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湖北
武漢市
湖南
長沙市
广东
廣州市
广西
海南
四川
成都市
云南
贵州
陕西
西安市
甘肃
西藏
青海
宁夏
内蒙古
新疆
台港澳地区
香港
澳门
台灣
相關條目
人物
持不同政見者
女性角色
共和国卫士
學生與政府對話
學生組織資金
海報與傳單(英语:Student posters and leaflets during the 1989 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
學生宣傳(英语:Student propaganda during the 1989 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
新聞報導(英语:People's Daily during the 1989 Student Movement)
外國媒體
反應
諾貝爾和平獎
平反六四議案
政治清洗
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
言論審查
中国共产党八大元老
邓小平
陈云
彭真
杨尚昆
薄一波
李先念
邓颖超
王震
万里
宋任穷
习仲勋
政治局常務委員
赵紫阳
李鹏
乔石
胡启立
姚依林
地方領導
李锡铭
陈希同
江泽民
朱镕基
胡锦涛
其他人士
鲍彤
罗干
阎明复
袁木
温家宝
吴学谦
運動成員學生成員
王丹
柴玲
方政
封从德
劉剛
李錄
刘贤斌
沈彤
唐柏桥
王有才
吾爾開希·多萊特
熊焱
张伯笠
赵常青
周勇军
陳衛
周锋锁
李進進
吴建民
熊炜
其他人士
“坦克人-王維林”
北島
崔健
戴晴
方励之
韩东方
侯德健
刘晓波
钦本立
王炳章
严家其
喻东岳
王军涛
陈子明
苗德顺
任畹町
楊天水
张贤亮
周舵
陳明遠
吴仁华
万润南
骆一禾
老木
運動組織
北京高校学生自治联合会
北京工人自治联合会
保衛天安門廣場總指揮部
天安门民主大学
武裝部隊軍事將領
刘华清
迟浩田
杨白冰
趙南起
秦基伟
洪学智
梁光烈
徐勤先
戒嚴部隊
陸軍第12集團軍
空降兵第15軍
陸軍第20集團軍
陸軍第24集團軍
陸軍第26集團軍
陸軍第27集團軍
陸軍第28集團軍
陸軍第38集團軍
陸軍第39集團軍
陸軍第40集團軍
陸軍第54集團軍
陸軍第63集團軍
陸軍第64集團軍
陸軍第65集團軍
陸軍第67集團軍
相關作品书刊
《幾乎是革命(英语:Almost a Revolution)》
《六四日記:廣場上的共和國》
《六四诗集》
《李鵬六四日記》
《李鹏下台嵌字诗》
《六四內部日記》
《人民不會忘記》
《逃離中國》
《向往自由的心》
《改革历程》
《鎮壓人民(英语:Quelling the People)》
《天安門流亡(英语:Tiananmen Exiles)》
《天安門文件》
《八九民运史》
《末日倖存者的獨白》
歌曲
《历史的伤口》
《没有烟抽的日子》
《血染的風采》
《自由花》
《一無所有》
《中国》
《1989》
《人間道》
《民主會戰勝歸來》
《家明》
《回憶有罪》
影剧
《血与火的考验》
《飘扬,共和国的旗帜》
《移山》
《天安門》(纪录片)
《天安門上太陽升》
《長城外》
《精裝追女仔之3狼之一族》
《倩女幽魂II:人間道》
《省港旗兵4:地下通道》
《新古惑仔之少年激鬥篇》
《咕咕鸡饭》
《颐和园》
《那年我的孩子十七歲》
《徠卡:獵手》
《中美国》
《天安門》(音乐剧)
他类
《處決》
香港民主女神
國殤之柱
天安门大屠杀浮雕
64大屠杀纪念碑
自由鬥士
組織與網站
中國支持網絡(英语:China Support Network)
中国民主党
民主中国阵线
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
澳門民主發展聯委會
中國人權
中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
天安门母亲运动
丁子霖
徐珏(法语:Xu Jue)
六四紀念館
六四紀念館 (紐約)
六四文化传播协会
六四天网
紀念活動
週年紀念活動
1週年
5週年
10週年(英语:10th anniversary of the 1989 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
18週年
20週年
21週年(英语:21st anniversary of the 1989 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
22週年
24週年(英语:24th anniversary of the 1989 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
25週年
30週年
31週年(英语:31st anniversary of the 1989 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
32週年
33週年
34週年
35週年
維園六四燭光晚會
議事亭前地六四燭光晚會
五區六四集會
玫瑰堂前地六四集會
六四襟章
六四酒案
专题
教科书
语录
文库
共享资源
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