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每个文艺青年都整天嚷嚷着:我要去流浪!我要去远方!没人会觉得有问题。
但在当时,审核人员对于“流浪”这两个字很是反感!他们觉得,“流浪”这个词有怂恿年轻人离家出走去流浪之嫌,所以没能通过。
最终,官方以:主题意识不明,禁止了这首歌。
齐豫 《一条日光大道上》
除了传唱度极广的《橄榄树》,齐豫和李泰祥合作的《一条日光大道上》也曾经被列在“不准听”的歌单上。
这首歌同样是由三毛作词唱。
放在现在来听,活泼的旋律加上可爱的歌词,光是第一句,就瞬间能让人元气满满,好像在洒满阳光的大路上“日剧跑”。那么当时,为什么这首满满正能量的歌会被禁止?
其实也是栽在歌词上。
一条日光的大道上我奔走在日光的大道上
啊....kapa kapa 上路吧
这雨季永不再来
歌里唱的Kapa(かっぱ),其实是日本神话里的一种妖怪——河童。河童的头顶上有个小碟子,如果让他头顶碟子里装的水流尽,或者被太阳晒干,他就会精力尽失。所以,他们只能躲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要么就是潜在水里。
三毛写的“啊....kapa kapa 上路吧”,其实是在对河童们呼喊:天晴了不要躲在角落里了,出来一起玩吧!不要拘泥于命运的安排,放下现在的一切,换一种活法,自由快乐之上!
但在对于当时的审核人员,“kapa kapa”只是一句陌生的外语。
“会不会有不好的含义?会不会是通敌的密码?”抱着这样的想法,他们坚决的把这首歌拉入“黑名单”。
欧阳菲菲 《热情的沙漠》
1986年,欧阳菲菲在她的同名专辑《热情的沙漠》里,翻唱了这首70年代的日本歌曲。
1987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华裔美籍歌手费翔,以一曲劲爆的《热情的沙漠》,大放光彩,迷倒了一大片姑娘、大妈......
1995年,哈林庾澄在他的《哈林夜总会》专辑里,再度翻唱了这首老歌,劲歌热舞,这首歌又一次大红!
然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首一次又一次风靡大陆的大流行歌曲,早在70年代到80年代初期,曾因为一个字眼,屡屡遭禁。
我的热情
啊
好像一把火……
当时,这的《热情的沙漠》被禁的理由是,歌中的一个字:啊!
在当时的审核人员眼中,这个“啊”字唱得太淫秽,容易让人产生性幻想,对青年人有不良的影响。
邓丽君 《何日君再来》
在那个思想被禁锢的年代,被戴上“靡靡之音”“小黄歌”帽子的歌曲,数不胜数。邓丽君的很多歌曲都曾在“黑名单”中,被批判最猛的一首歌就是这《何日君再来》。
让我们回到抗战期间的大上海,当时,周旋这首《何日君再来》一出世,就瞬间被围攻了。
日本人认为,这是一首抗日歌曲,而在当时的中国人眼里,这首歌唱的是上海堕落的生活方式。
到了80年代,邓丽君翻唱了这首歌后,一度造成轰动。
没想到过了两年,这首歌就被禁了。当时的原因是,这是一首“不正确的歌曲,带有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的东西”“黄色歌曲”。为了防止对民众造成精神污染,这首歌在当时也禁止播放。
邓丽君还有不少的歌,也都有类似的命运。夜来香也是其中之一,因为翻唱自日本歌曲,这首歌当时被认为是“汉奸歌曲”。
放在今天,谁也不会想到,这些大热的歌曲身上,还有这样的故事。
张艾嘉 《忙与盲》
一首歌,记录一个时代,描绘社会的转变。
80年代,海峡那边的白领女性、工作女性越来越多。比起职场男性,她们往往要花更大的功夫、更多的力气,才能争取到和男性一样的职场地位。在感情生活上,也要做出相应的牺牲。
1985年,当时还是新锐制作人的李宗盛为张艾嘉制作了《忙与盲》专辑,里面的同名歌曲,讲的就是新时代职场女性的生活,为了忙,她们在情感、生活上变得迷茫。
但仔细听最早张艾嘉版本的这首歌,和李宗盛后来的版本,你会发现,歌词略有不同:
(张艾嘉版)
曾有一次晚餐和一个梦
在什么时间地点和哪些幻想
我已经迷惘我已经遗忘
(李宗盛版)
曾有一次晚餐和一张床
在什么时间地点和哪个对象
我已经迷惘我已经遗忘
李宗盛后来翻唱的版本,其实是才是这首歌最初的模样。
但是在当时,“一张床”被要求改成了“一个梦”,“哪个对象”也被改成了“哪些幻想”。
改了歌词后,歌的意义也随之变了,受困于生活忙碌的新时代女性,也变成了一个无聊、空虚爱幻想的小姑娘。
直到解禁,这首歌才变回了最初的样子。
迈克尔·杰克逊 《They Don't Care About Us》
这首歌是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中遭遇争议最大的一首,被收录在《HIStory》专辑里。但在美国,它曾经遭到所有电台禁播。
but if Martin Luther was livin' (但如果马丁路德金活着的话)
he wouldn't let this be (他绝不会允许它发生)
在这首歌中,迈克尔·杰克逊毫无掩饰地宣泄着自己的愤怒,控诉着美国政府、警察暴力、种族隔离等等不平等,期望罗斯福和马丁·路德·金这样的人物再次出现。
而遭到禁播的最大原因是,歌中,迈克尔·杰克逊唱到,“Jew me”(我是犹太人)、“Kike me”(我是犹太人)。其实他的本意是想表达,社会底层人民的待遇如同“二战时期的犹太人”一般,但却被误解为歧视犹太人。
因此,美国所有电台禁播这首歌,而迈克尔·杰克逊也不得不为此发表澄清声明,并且用音效处理把这两句遮掩掉。
然而,时间是最好的证明!
2015年,文化部也曾把120首网络音乐产品拉入了“网络歌曲黑名单”,热狗、张震岳、黄立行、许嵩等歌手的一些早期作品也在名单里。当时,有人将这份名单称为“禁歌金曲2015”,但它们真的能担得起“金曲”二字么?
时间是最好的证明,2年后的今天,这些充斥着脏话、低俗思想,让听者“难以下咽”的歌曲,逐渐被时代抛弃,也不再有人提起、唱起。
但相比之下,不论是由于地域限制被“关多年禁闭”的《橄榄树》,还是曾被贴上“靡靡之音”“小黄歌”标签的《何日君再来》《热情的沙漠》,亦或是被曲解为种族歧视的《They Don't Care About Us》存活了下来!并且生机勃勃!
那个年代的禁止命令,不仅没能够阻止这些歌曲的流传,反而令它们拥有更多的故事和意义,更多人注意到它们。
不过时的旋律、反映时代的歌词成为它们最尖锐的武器!曾经的“禁歌”标签,是它们头顶的王冠!
这些经典,值得被加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